 |
|
滄州市利佳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聯系人:程經理
電話:0317-3016669
手機:13230739099
網址:www.saturnlanka.com
河北省滄州市運河區西外環東屯工業園區 |
|
|
 |
|
農村污水治理中外大對比 |
|
更新時間:2019-12-12 09:25 作者:本站 來源:網絡 瀏覽量:1071 |
|
|
農村污水治理中外大對比 農村污水治理近兩年來被業界視為環保產業的“新”藍海,不少業內人士都對這一新興水務市場的發展前景較為樂觀。農村污水由于地區分散,人口數量較大,收集難等原因造成農村污水成為水污染的主要組成因素。本文從治理現狀、主流技術、政策管理、經驗啟示四個方面對比中、外農村污水處理的異同,希望通過借鑒發達國家的農村污水處理體系,結合中國國情更好的發展我國農村污水治理體系。 治理現狀 國內 全國有近60萬個行政村和260多萬個自然村,農村在我國社會經濟結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長期以來,村莊排水和污水處理設施嚴重不足,總體上污水處理率低。近年來,隨著對農村環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各級政府一直大力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全國處理生活污水的行政村比例逐年增加。隨著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農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村污水治理受到重視。盡管與城市污水處理率相比總的比例還較低,但年增幅較快。 國外 美國: 美國城鎮化率高,農、林、漁業人口只占美國總人口的約百分之0.7,農村很少,但分散的小型社區較多。 歐盟與德國: 歐盟各成員國的條件差異較大,對于水質和污水處理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 歐洲平均人口密度為103人/平方千米。 德國:百分之70以上的居民生活在10萬人口以下的“城市”,多數居住在1000-2000人規模的村鎮。 日本: 日本的污水治理基本上可劃分成三個部分: 城市化區域為下水道; 城市化區域以外的農業振興地區為農業村落排水設施; 城市化區域以外的無村落的地區以及下水道建設滯后的區域使用凈化槽。 主流技術 國內 技術模式1--分戶原位處理: 單戶/聯戶污水原地處理,通常采用小型污水處理設備或自然生態處理等形式。 技術模式2--村落集中就近處理: 通過管網收集村落內住戶污水,并集中到村污水處理站統一處理,通常根據污水處理要求采用生物與生態組合工藝等形式。 技術模式3—納管區域集中處理: 主要是城鎮近郊區的村莊,通過管網將污水輸送至城鎮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 生物處理工藝: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觸氧化、膜生物反應器、自然曝氣生物膜法 生態處理工藝:人工濕地、穩定塘、土地處理、生態河道 國外 美國:以生物接觸氧化為主,輔以SBR活性污泥法、傳統法活性污泥法 日本:目前以生物接觸氧化為主,SBR活性污泥法正在快速增加 德國:以SBR活性污泥法為主,膜生物反應器逐步增加 這些國家采用以上技術的背景是總體數量不多。 政策管理 國內 2015年國務院發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實行農村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 2016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采取城鎮管網延伸、集中處理和分散處理等多種方式,加快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廁”。 國外 美國: 法規體系: 聯邦政府:《清潔水法案》、《安全飲用水法案》、《水質量法案》 EPA:《分散處理系統手冊》、《分散處理系統管理指南》 州和民族地區立法 財政補助制度: 國家環保局、農業部、房屋和城市發展部、各州政府項目資助; 州清潔水滾動基金。 德國: 法規與標準體系: 每個州都有自己的“水法”,與歐洲大致相似,主要是消減負荷、保護環境。 針對不同的排放要求和設施的規模,設定處理目標。 日本: 相關法律與責任管理體系: 經驗啟示 我國農村分布面廣,地域差異大,為實現農村污水的有效治理,需要: 健全農村污染治理的有效的組織與管理體系和法規與標準體系; 建立因地制宜優選技術的科學決策與質量保障機制、資金保障機制、長效運營與有效監督機制; 發達國家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鄉村污水治理體系,對我國具有借鑒意義,但需要結合中國國情發展我國的農村污水治理體系。 |
|
|
|
|
相關文章展示:
|
|
|
 |
|